首页 数字货币交易所文章正文

我们所思考的一切,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都是由大脑决定的

数字货币交易所 2022年09月18日 07:21 124 Connor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有惊喜

作者陈丽 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 ID: PhilosophyDesign

“我=我的大脑”vs“我≠我的大脑”

“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德尔斐神庙石碑上的一句箴言。自古以来,认识自我便是人类关注的核心主题,但自我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感受和意识的代名词,有人认为它是住在大脑中的指挥官。20世纪末、21世纪初,前沿科学脑科学颇具野心地试图揭开“自我”的谜底,解决困扰哲学家几千年的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脑科学家开始认为,我们全部有意识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化学反应决定的,所以思考、意识、自我、心智等同于大脑或大脑某些区域的功能,即“我=我的大脑”(我即我脑)。

这一观点在荷兰脑科学专家迪克·斯瓦伯的畅销书《我即我脑:大脑决定我是谁》中表达得十分清晰:“我们所思考的一切,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都是由大脑决定的。这个精妙机器的结构决定了我们的潜能、局限和性情。我们就是自己的大脑。”几十年来,由于脑科学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加之人工智能对脑科学研究的依赖,脑科学家的“我即我脑”观点渐成主流。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认识自我充满乐观的期待:无须文化、哲学、伦理、宗教和艺术的帮助,科学和技术进步就能实现对人类精神更深的理解。探索自我,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面对脑科学家自信的推断和乐观的期待,德国波恩大学哲学教授马库斯·加布里尔却犀利冷静地指出:“我即我脑”是典型的神经中心主义观点(用神经化学反应来解释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潜藏着危害。

在其畅销代表作《我非我脑:21世纪的精神哲学》中,加布里尔围绕自我的核心概念,如“意识”“自我意识”等,从根基上对“我即我脑”进行了全方位彻底的驳斥,旗帜鲜明地提出“我≠我的大脑”(我非我脑)这一反主流观点,并系统论证了人类精神并非全由神经化学反应决定,始终具有主观性,这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

“我=我的大脑”潜藏危害

当今界繁复杂,哲学家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非常多,马库斯·加布里尔为何会“集中火力”,驳斥“我=我的大脑”(我即我脑)这一观点?这是因为加布里尔敏锐地觉察到这种“把我们天生作为某种特殊的精神性生物所必需的生物或自然条件,与历史上出现的我们对自己的描述元素混为一谈了”的观点,试图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有生活都被自然事件接管,其背后潜藏着几种危害:

展开全文

一、将“自我”物化(认为自我就是大脑),从而消解人类精神的存在——既然一切都是物质,精神也就不存在了。

二、将“自我”简化(认为自我很容易理解,研究神经生物化学反应就可以),回避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三、将“自我”被动化(认为我们所有有意识的决策,都是由大脑中被基因决定的基本神经连接所定义)。在神经中心主义者看来,即便是我们有意识做出的、影响我们行为的决定,也一定是先在大脑中做好了无意识的准备,而无意识的神经过程只是基本的既定神经元连接的结果。由此否定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让人产生无力感,为不负责任找到完美的借口。

21世纪的精神哲学:我≠我的大脑

在《我非我脑:21世纪的精神哲学》中,马库斯·加布里尔深入“自我”的根基层面,系统驳斥了“我=我的大脑”。

一、从哲学观层面。他认为“我=我的大脑”这种观点背后的哲学观是过时的。加布里尔以提倡“新实在论”出名。新实在论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即根本不存在能包含一切事物的单一现实,存在的只是现实事物于其中显现的各种意义场,以及存在于这些意义场中的自在的、现实的事物。

像“我=我的大脑”这样,认为一切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为神经化学反应这一单一现实,其哲学观是古代思想的残余(就好比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由火构成的一样),是过时的。

二、区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大脑是有意识的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大脑与有意识的生活并不等同。必要条件远不是充分条件。好比拥有双腿是我骑自行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我还要掌握骑车的技能等。

相信我们理解了大脑就完全理解了精神,与相信我们拥有了双腿就懂得了如何骑自行车一样荒谬。

三、深入分析意识的产生。加布里尔将意识分为两个向度:意向性意识和现象性意识。意向性意识是对外在事物的客观感知,现象性意识则是主观体验。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没有主观体验,意识不成其为意识。

四、重申人的本质。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生物,就是有意识、能思考的动物,始终拥有主体性和主观性。如果人只是完全被大脑中的神经化学反应决定的生物,那就与被欲望与演化驱使的动物,与被内部程序驱动的电脑并无二样了。

的确,我们行动的很多必要条件都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指甲生长、头发变长,出生、变老,最后死去,这些都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不受自然规律约束,自由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结婚或者共进晚餐的对象,怎么思考,喜欢什么,人生的大部分都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自我”不是大脑,也不全由大脑决定。

与时代搏斗:加布里尔“我≠我的大脑”的意义

日本NHK电视台曾为加布里尔拍纪录片,称他为“与时代搏斗的哲学家”,这一称呼非常贴切。面对科学万能主义的狂潮,加布里尔主张“我≠我的大脑”颇有点逆流而上的姿态。而与时代搏斗,是加布里尔的常态。

当人们陶醉于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人类的巨大进步中,当人们沉迷于各种流行之物中,加布里尔始终保持哲学家的冷静,一针见血地戳穿人们的错觉。

日本顶级机器人研究专家石黑浩说:“我之所以会如此热衷于机器人开发,是因为它是我们人类的一个目标。”加布里尔直言不讳:“我和你的看法很不同,可以说完全相反的观点。”

扎克伯格宣布打造“沉浸式互联网”元宇宙,加布里尔马上抨击“元宇宙”是让人无法自拔的精神“毒品”。

众人对机器具有意识充满期待,他则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如果没有意识概念做前提,智能概念是不能成立的。且人工智能正在通过社交网络、市场等,肆意操控我们。

对于风靡世界的各种社交软件,加布里尔却说,脸书和谷歌不过是利用你展现自我形象的自由来使你被操控罢了。

加布里尔主张“我≠我的大脑”,旨在提醒人们别忘了人类是精神性生物,始终拥有主观性这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特征。而由这一观点衍生出来的行动指南很多。

如我们不应简单化看待这个社会(像把一切归为神经化学反应那样),而是应该深刻理解它的复杂性。解决我们这个时代复杂问题的主要出路,也许并不完全是对大脑进行研究,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进行简化,获得统一、扁平的对“自我的认识”,而是从人文角度对他人形成一种真正的理解。

每个人不是被神经反应简单刺激的被动机器,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是尊重人、与人合作的基础,也是伦理与道德的基础。正因为人有主观感受,我们才不会将他人视为可以利用的手段。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认为科技能解决一切,加布里尔却敏锐地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他用与主流思潮不一样的观点和角度,来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关切的人生大问题。他鼓励寻找丰富的执着、主动担责的积极和不被决定的勇敢,试着通过哲学唤醒人们的理性,帮助每一个被欲望与机器掌控的现代人看清自身的地位,告诉我们人不只有被决定的份,我们天然的主体性和主观性,让我们无论在哪一种境遇下都有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由。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喜欢哲学的朋友,小编推荐这六本经典哲学著作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经典哲学六部曲

问为什么,是人的天性

鸡汤具有的,只是煽动性

哲学以冷静、朴素的思考方式

回答人的各种为什么

经得起推敲

朝向独立思考

原价238元

限时特价99

▌一个传奇的诞生

一部应该被记住的电影

在死亡来临的时刻

上帝擦去他们所有的眼泪

死亡不再有

也不再有悲伤和生死离别

失去的 才是永恒的

在公号内回复

“泰坦尼克号”

免费观看该电影

标签: 一切 大脑 是由 思考 决定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比特币交易_火币app下载-火币网官网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