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一项巨额融资计划,一个超级数据中心,一场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的算力争夺战正在加剧。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马...
《折腰》出师已折腰,《难哄》上线遭难产,长短视频IP争夺战一触即发?
近两年来,围绕着抢人、抢钱、抢地盘暗搓搓较劲的长剧和短剧,最近忽然开始在“IP开发”上终于短兵相接正面交锋了!不过目前看来,似乎短剧方面战况不佳:短剧版《折腰》上线12小时遭遇下架,而短剧版《难哄》的改编也至今也没有下文,此外短剧版《无忧渡》被吐槽为“碰瓷买家秀”,短剧版《还珠》预告刚上线就被粉丝群嘲……在对于经典IP的改编上,所向披靡的短剧似乎出师不利。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
据《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2024年网文IP短剧新增授权量突破1600部,同比激增81%,现存网文IP短剧总量已达3700余部。但是短剧IP改编上,叫好又叫座的经典案例几乎少之又少,目前很多短剧IP改编来自网络小说或者漫画,但是无论是短剧受众还是原著粉丝,似乎对于这种改编并不买账。
短剧《折腰》VS长剧《折腰》
首先来说,短剧为什么要翻拍知名IP?一直以来,依靠洒狗血制造爽感的短剧剧情,几乎对于情节、人设和桥段压根就没有多么高的要求,无外乎是豪门内斗、重生逆袭,穿越复仇、替身千金等等相似的戏码,翻来覆去地来回上演——观众根本不care,因为他们想看的,其实是毫无延迟的爽感,美女帅哥的勾连,对于剧情的逻辑人设的构建,本就不是短剧受众会在意的看点。然而短剧这个剧种,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流量聚集和用户积累之后,必然要走上另外一条精品化的道路,否则将会由于过度同质化将整个行业拖入困局,从而被观众所抛弃。
展开全文
所以对于今时今日的短剧而言,“IP化”已经是这个流行文化产品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途径:曾经在流量和逐利双重驱动下的短剧,目前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时代,逐渐走上了一条 “体系化生产”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看来,短剧所瞄准的IP大多数也是“都市甜宠”、“古偶言情”之类,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长剧两项对垒的态势。但是正因为如此,短剧预算有限,制作粗糙、题材趋同、以及原创能力不足的短板就会暴露无疑。
所以,短剧瞄准了知名网文IP,因为大IP本身自有剧作基础,且自带读者粉丝,对于短剧创作来说,怎么也比原创更省力。然而,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的网文小说,和三五分钟一集的短剧,这两个事物本来就有着天然的鸿沟,从根本上就注定了改编的不容易。
短剧瞄准的大IP们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短剧IP翻拍为什么屡遭失败?我们拿刚上线不到12小时就惨遭下降的《折腰》举例:原著架空历史言情小说《折腰》是一部68万字的小说,电视剧是一部36集体量的长剧,其中有乱世混战家族纷争的大背景,但是到了短剧版本,短剧不可能去牺牲篇幅交代背景,刻画配角,创作者只能把最着力的部分都放置在了男女主角的人物关系上,再加上情欲场面相当过火,导致这不短剧“腰”还未“折”,却已“夭折”的尴尬结局。
一句话,当代热门的言情IP几乎都是以长剧的结构去展开情节,铺陈故事的,而短剧的创作则遵循“强反转”、“快节奏”、“片段化”的原则,不讲究情节之间的衔接,和人物动机的连贯。虽然内娱的长剧在剧本创作上也屡屡暴露短板,但是无论如何,也比短剧要讲究一点,要专业一点。而对于编剧团队相对更弱的短剧创作者的而言,把长篇故事改编成短剧,对他们来说本来难度就很大,而为了符合观剧受众的观剧偏好,“魔改”又是不得不进行的操作,如此一来,原著粉必然不买账。所以说短剧和长剧争夺网文IP,纵然短剧有周期短上线快的优势,但相比长剧,终究可能会落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倒不是说,针对同一个网文IP,长剧能拍的有多好,只不过是,短剧可能会更糟。
当下内娱的短剧生产链条,就犹如一个被过度开采的富矿,眼看矿藏日益枯竭:所以短剧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IP的结构化支撑。只有拥有足够丰富、可持续开发的内容母体,将这座富矿进一步挖掘扩容,短剧的工业生产才能真正成立。所以说,对于IP短剧化的开发是必然趋势,但是如此一来确实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加困难的挑战。短剧天然具备低成本、短周期、快反馈的特性,但是在网文IP改编上,却偏偏有着高风险、高成本、低认同的劣势,所以说,短剧的IP化道路必然走的不容易,如果还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和点击,那么必须就不会有好的创作土壤,那么短剧的精品化,可能依然遥遥无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